教書沒幾年
竟發現自己的教學正在僵化中
突然不安了起來
好久沒有好好思考
總之天真的以為神經傳導路徑就是那樣被簡化
學生的疑惑 也成了我很大的疑惑
學生身分的我或許會提出問題 然後遺忘
但是老師這個身分促使我 必須幫忙找出答案
如何能夠教得更好呢?
我想目前我能做的事情 就是重視學生的問題!!
分享一個學生的問題
當我在上神經傳導路徑時所遇到的......
一般而言測驗卷上的傳導路徑通常是
受器→感覺神經→中樞→運動神經→動器
在中樞部分,考試常常會區分成大腦、小腦、腦幹、脊髓
以手被蚊子叮咬用另一手拍打為例的神經傳導路徑:
受器(手)→感覺神經→脊髓→大腦→脊髓→運動神經→動器(手)
一個聰明的學生問了我 老師既然腦幹在脊髓之上,為何此題的神經傳導路徑卻沒經過腦幹呢?
頓時愣住,後來還是牽強的解釋,應該會經過,不過經過的神經不同,所以沒寫腦幹!
後來查了campbell中文版(6th)下冊 p.1283
「所有攜帶感覺訊息傳入及由腦部高階區域傳來之運動指令的這些軸突聚集成束,穿過腦幹,使資料傳輸成為延腦及橋腦的最重要功能之一。」
以這句話而言,剛剛的神經傳導路徑應該修正為:
受器(手)→感覺神經→脊髓→腦幹→大腦→腦幹→脊髓→運動神經→動器(手)
或者寫簡單一些:
受器(手)→感覺神經→脊髓→腦→脊髓→運動神經→動器(手) 若寫成腦,望梅止渴的神經傳導路徑也能迎刃而解,國中教到這裡應該就可以了吧! 唉,其實這類問題,我似乎去年就有學生問了,不過是在小腦與四肢平衡的時候問的 當初的題目是腳絆到電線卻沒跌倒,神經傳導路徑是
受器(手)→感覺神經→小腦→運動神經→動器(手) 學生就問,為什麼沒經過脊髓呢? 但我似乎敷衍的給了一個答案,他沒也沒細問,然後因為課很多,就見見的遺忘了這個好問題! 我想我該好好準備一本小筆記 把好問題好好集結成冊 以後 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是知也 別隨便回答學生 真是不專業(害羞) 莫忘初衷 再次提醒自己!
留言列表